应用

上师教言
2025.03.03

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现象,大至宇宙万物,小至生命个体,都属于世俗谛。世俗谛的道理,也即一切事物的客观自然规律。 虽然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,世俗规律都不存在,但从世俗谛角度去观察,世俗万法仍然有自己的道理,譬如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等等。

2025.03.02

总而言之,最有意义的人生,就是修持菩提心,不仅自己要超越轮回,获证佛果,更要帮助其他的众生成佛。这种人虽然没有考虑自己,没有以自我为中心,但在帮助其他众生摆脱轮回痛苦的同时,他们自己的痛苦也自行消散了。不但自己没有生老病死,而且还可以度化数不胜数的众生;不但在这一生,而是在今后整个的生命轮回当中,生生世世、永无止境地度化众生、利益众生。

2025.03.01

假如我们在梦中做错事或死了亲人,也会感到痛苦万分,但突然间醒过来以后,痛苦会自然消失,并一下子欢喜异常。因为我们知道梦是假的,所以不会痛苦。其实,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就是一场大梦。 什么时候能够醒来? 假如不修行,就永远醒不过来;若能依照佛的引导往前走,也许很快就能醒来。

2025.02.28

遗憾的是,现在我们听了很多佛法,懂得大量佛教理论,却没有对治烦恼的能力,这都是没有深入思考,没有打坐修行的缘故。我们懂的理论都很肤浅、很表面,根本无力转变我们的观念,只是懂得而已。

2025.02.27

有的人会说:意根既不是心脏,也不是大脑,那是什么呢? 我们都知道,意识在一刹那一刹那地生灭,像流水一样,当心里冒出的一个念头可以持续一分钟,我们就可以把它分成六十秒,其中前前的意识,就是后后意识的意根。 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,如果前面一刹那的意识间断了,后面的意识就无法产生,所以,意根不是别的,就是前一刹那的意识。

2025.02.26

如同一个人在梦中得到的某个东西或某种境界,如果他非常欢喜、贪爱的话,就不要醒来,继续保持在梦境中。那样,只要他想要就会有。轮回也是如此。如果我们贪爱轮回世界的外境,那我们就去执著于它的实有,那么,我们所看到的都必将长久存在。但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!如果这样将错就错,执迷不悟,当临死的时候,就没有任何人可以拯救。如果错过了今生,以后何时再有这种机缘,就不得而知了。

2025.02.25

佛教不认为是造物主在操控我们的情绪,也不承认无因无缘、一切的发生都出于偶然,佛教承认因果,尊重因果规律。在产生烦恼的三个因缘中,介入新的因缘之后,结果就会发生变化。虽然烦恼的种子没有任何变化,外境上依然有人说自己,但因为我们的心态有所转变,这些言语就仅仅是一种声波,而不会让我们产生嗔恨,这叫作因果。

2025.02.24

只要修五加行,则全部资粮都可具足。只要坚持不懈,就肯定能达到莲花生大师的成就。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肯去实践。从佛说法到现在,有许多人都接触过佛法,却至今尚未证悟,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去亲身操作、体会,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解脱。

2025.02.23

佛也曾经说过:“吾为汝说解脱法,当知解脱依自己”。我已经告诉你们所有的修行方法,为你们指明了解脱之道,但是,解脱不解脱,还是要靠你们自己。如果你们认为断除烦恼不是很重要,你也可以不修行,但如果不修行,就不能断除烦恼,不断除烦恼,也就无法获得解脱。关于这一点,大家务必要三思。

2025.02.22

若外境是心的现象,“心”是什么呢?在世俗谛,从凡夫的角度看,“心”是万法的根源;从空性的角度去观察,则“外境”不可得,“心”亦不可得。既然“心”与“外境”都不可得,我们又为何流转轮回呢?因为,内心有了执著以后,这个执著首先可以建立外面的山河大地,然后可以让所有的人迷惑颠倒、不能证悟。这是心染污后的一种能力,而非心的本性的能力。

2025.02.21

烦恼的生起是一种自然规律。任何自然规律,只要具备产生它的所有因缘,就无法控制其结果的产生。在因缘都具备的情况下,企图控制结果的产生,是非常幼稚且愚昧的。要控制结果的产生,必须从因缘下手。破坏了因缘,就等于破坏了果。

2025.02.20

四无量心在经书里依次是慈、悲、喜、舍,舍心列于最后。但是在修法时,舍无量心却位居第一。因为所谓的舍无量心就是平等的观念。如果没有众生平等的感觉,则修出来的慈心、悲心都将成为片面的慈悲心,是不完整的。所以,首先要修舍无量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