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用

上师教言
2025.03.27

在我们生起出离心与菩提心后,也不是要立即不上班、不处理家务、放弃世俗的一切,只要对世间没有贪执之心,就可以在做世间工作的同时进行修行。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不但与平时的工作没有冲突,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,或者与他人发生利害冲突的关键时刻,真正的修行人反而会处理得更加完美。

2025.03.26

虽然作为一介凡夫,我自己都不得不流转于轮回之中,自然我也不会享有太多的幸福、具备很深的善根,而且令众生离苦得乐的能力也是很微弱的,但尽管如此,我仍然愿意把所有的善业和幸福都送给母亲。

2025.03.25

在面对与常识相悖的某些概念时,我们不能当即否认,而应深入观察研究。只有在仔细分辨剖析之后,才能断定是真是假。

2025.03.24

无论我们今天健康、长寿、发财,都不能归功于自己,也不能认为这纯粹是自己修来的福报。 菩提心的产生也是一样,第一需要有大乘的善知识,第二还是需要有众生,缺少任何一个都不会有菩提心。

2025.03.23

如果做了一点利益众生的善法,就希望其他人赞叹、夸耀自己,让自己美名远扬,这就违背了大乘佛法的宗旨。大乘佛法始终强调,所有的付出都不能求任何回报,如果求回报,就掺杂了自私心的成分。

2025.03.22

无论是心的现象也好,还是心创造的幻觉也好,反正外面的景象都不是独立的东西,而是与心有着密切关系的幻相。因为是幻相,所以既不能说它是物质,也不能说它是心,因为幻相就是虚妄的,不存在的。总而言之,从小乘到密宗都公认,外境是心创造的。 既然外境是心创造的,所以创造外境的心如果清净,它所创造出来的外境也是清净的。如果心不清净,它所创造的外境也不清净。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

2025.03.21

如何做到自立自强?就是要闻思修行。通过闻思修行,就能明白很多道理,然后才会有体悟,如此一来,精神就会很强壮。精神强壮的人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,都会感觉到幸福,这才是真正的幸福。

2025.03.20

佛陀曾经讲过,想成佛的人不要学太多,只需要学一个法,这个法就是大悲心。为什么只需学大悲心呢?如果有了大悲心,一切都很好办。如果没有大悲心,那么不要说为了自己现世的健康长寿,就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闻思修,在大乘佛法中也没有什么意义。

2025.03.19

心就是这么奇怪,既有负面的能力,也有正面的能力。它可以让我们投生到天界等相对清净的世界,也可以让我们转生在不清净的娑婆世界,乃至地狱等更不清净的世界中。而一旦证悟,就能轻轻松松地把世界改为清净的现象,甚至让世界根本不存在。

2025.03.18

个人的生活方式还是能够自己安排。有些事情可以随着潮流走,但其他方面还是可以闹中取静、逆流而行。不依赖金钱,不依赖权力,这些都靠不住。唯有精神上的自立自强,才是最可靠的。

2025.03.17

若要广修慈悲心,则慈、悲、喜、舍四无量心都需要修;如果不愿意太广,就只修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,这是中等的修法;有些人的根机不一样,希望更简单,就可以只强调悲心的修法。刚刚开始修慈悲心的人,最好先完整地修习,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。

2025.03.16

如果我们从当下起,抓紧每一分、每一秒,精进地修行,就一定会有收获。最后,当自己的人生旅程即将结束的时候,回想自己的一生,我们就可以无怨无悔地说,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,我没有浪费宝贵的暇满人身!